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你的位置:真实赌钱app下载支付宝 > 新闻动态 > “筋瘤” 静脉曲张

新闻动态

“筋瘤” 静脉曲张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5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30

文/罗华昌中医      
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

图片

大家好,今天回答一个网友关于静脉曲张的问题。从中医角度来看,静脉曲张多属 “筋瘤” 范畴,多因久立久坐、劳倦伤气,致气虚下陷,无力推动血行,或情志不畅、肝气郁结,气滞则血瘀,亦或寒湿侵袭、凝滞脉络,使血液瘀滞于下肢脉络,脉络扩张迂曲而成,常伴下肢酸胀、沉重、乏力等症。

图片

西医认为,静脉曲张主要是由于静脉壁薄弱、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静脉压力长期升高所致。长期站立、久坐、肥胖、妊娠、慢性咳嗽等因素,会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,静脉内压力持续增高,导致静脉壁逐渐扩张、瓣膜关闭不全,血液反流,进一步加重静脉扩张迂曲,形成可见的曲张静脉,严重时可引发皮肤色素沉着、溃疡等并发症。

古籍中对 “筋瘤” 的记载亦有相关论述,《外科正宗》中提到:“筋瘤者,坚而色紫,垒垒青筋,盘曲甚者,结若蚯蚓。” 形象描述了静脉曲张的典型表现,同时指出其成因与 “气血运行不畅,瘀血凝滞脉络” 相关,为后世调理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
针对静脉曲张,我有一个以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为主的基础方,具体药材及常用剂量如下:怀牛膝 9-15 克、丹参 15-30 克、赤芍 9-15 克、石斛 9-15 克、水蛭 6-9 克、大黄 3-6 克。

这个基础方的煎药方法并不复杂,先将水蛭用开水浸泡 10 分钟左右(因其质地较硬,提前浸泡利于有效成分溶出),再与怀牛膝、丹参、赤芍、石斛一同放入砂锅中,加入足量清水,水面高出药材 3-5 厘米,浸泡 30 分钟后,用大火烧开,再转小火煎煮 30 分钟,最后加入大黄,继续用小火煎煮 10 分钟即可,滤出药汁,每日 1 剂,分早晚两次温服。

该方的功用主要是活血化瘀、通络散结、益气养阴,其中怀牛膝既能活血祛瘀,又能引血下行,针对下肢脉络瘀滞尤为适宜;丹参、赤芍均为活血化瘀之要药,丹参活血祛瘀且能养血,赤芍活血凉血、散瘀止痛,二者合用可增强化瘀通络之力;水蛭破血逐瘀、通络散结,其药力较强,能有效疏通瘀滞的脉络;石斛养阴生津、益胃清热,可缓解久瘀伤阴所致的下肢干燥、乏力;大黄则能荡涤瘀热、通腑泄浊,助瘀血从下而出,同时可制约方中部分药材的滋腻之性。

这个基础方主要针对的是血瘀湿热型静脉曲张,此类患者除下肢静脉曲张外,常伴有下肢酸胀疼痛明显、皮肤发红、局部灼热感、口干口苦、大便偏干、小便黄赤等症状,舌苔多黄腻,脉象多弦数或涩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若患者属寒凝脉络型,表现为下肢畏寒怕冷、酸胀沉重遇寒加重、皮肤苍白或青紫、舌苔白腻、脉象沉迟,则不宜使用此方,因方中丹参、赤芍、大黄偏寒凉,易加重寒凝;若患者属气虚下陷型,表现为下肢乏力明显、久站后症状加重、伴神疲气短、面色苍白、舌淡苔白、脉细弱,亦需慎用,需配伍补气升提之药方可,单纯使用此方可能因药力偏于攻伐而耗伤正气;此外,体虚明显、无明显湿热瘀滞表现,或有出血倾向(如牙龈出血、皮肤瘀斑等)的患者,也不宜使用此方,以免加重体虚或诱发出血。

在实际应用中,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调整,以更贴合个体病情。若患者下肢酸胀疼痛剧烈,可加桃仁 9-12 克、红花 6-9 克,桃仁善破血行滞,红花活血通经、散瘀止痛,二者合用可增强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之力,缓解疼痛症状;若下肢灼热感明显,伴皮肤发红,可加金银花 15-20 克、连翘 12-15 克,金银花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,连翘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,二者均能清利湿热,减轻局部热象;若患者口干咽燥、阴虚症状明显,可加麦冬 12-15 克、玉竹 10-12 克,麦冬养阴生津、润肺清心,玉竹滋阴润燥、生津止渴,助力石斛增强养阴之力,改善阴虚不适;若下肢水肿明显,按之凹陷,可加茯苓 15-20 克、泽泻 12-15 克,茯苓利水渗湿、健脾宁心,泽泻利水渗湿、泄热,二者能促进水湿排泄,减轻水肿;若患者伴有肝气郁结,表现为情绪烦躁、胸胁胀痛,可加柴胡 9-12 克、郁金 10-12 克,柴胡疏肝解郁、升举阳气,郁金活血止痛、行气解郁,二者合用可疏肝理气,调畅气机,助瘀血消散;若久瘀致虚,出现乏力、气短但无明显寒象,可加黄芪 15-20 克、党参 12-15 克,黄芪补气升阳、固表止汗,党参补中益气、健脾益肺,二者能补气以行血,改善气虚推动无力所致的血瘀;若下肢皮肤出现色素沉着,可加当归 10-12 克、川芎 6-9 克,当归补血活血、调经止痛,川芎活血行气、祛风止痛,二者既能补血,又能增强活血化瘀之力,促进色素沉着消退;若患者大便偏稀,大黄剂量可减至 3 克,同时加炒白术 12-15 克、炒山药 15-20 克,炒白术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,炒山药补脾养胃、生津益肺,二者能健脾止泻,减轻大黄对肠道的刺激;若夜间下肢抽筋明显,可加白芍 15-20 克、炙甘草 6-9 克,白芍养血柔肝、缓急止痛,炙甘草补中益气、缓急止痛,二者合用能柔筋缓急,缓解抽筋症状;若局部出现轻微溃疡,可加蒲公英 15-20 克、紫花地丁 15-20 克,蒲公英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,紫花地丁清热解毒、凉血消肿,二者能清热解毒、促进溃疡愈合。

最后必须强调,此方仅为针对血瘀湿热型静脉曲张的基础参考方,并不构成用药建议。中医调理讲究 “千人千方”,每位患者的体质、病情轻重、兼夹症状均存在差异,盲目照搬此方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。
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
版|权|声|明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